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展现了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实力。然而,在国际舆论格局中,西方话语仍长期占据强势地位,我国国家形象被误解、误读甚至被污名化的情况时有发生。改变“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改变我国国际话语权现有状况,是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国际舆论引导,是以中国的正确的价值观为依据,将国际舆论引至正确的方向;国际舆论斗争是对混淆是非、包含敌意的国际舆论展开舆论斗争。两者相互依存,高度统一。在涉及国家形象和话语权的国际舆论空间,须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扩大我国的舆论影响力以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同度;通过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立场和态度,让世界了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消除误导和误解,消除隔阂和偏见,并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国际传播秩序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一、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和
国际舆论斗争效能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然而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在国际舆论空间彰显作用和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平等对话,还需要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其中,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效能是必须坚持的路径,也是增强国际话语权、实现发出声音和传播开去且取得掷地有声效果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三个地带。第一个是红色地带,主要是主流媒体和网上正面力量构成的,这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决不能丢了。第二个是黑色地带,主要是网上和社会上一些负面言论构成的,还包括各种敌对势力制造的舆论,这不是主流,但其影响不可低估。第三个是灰色地带,处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对红色地带,要巩固和拓展,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对黑色地带,要勇于进入,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斗,逐步推动其改变颜色。对灰色地带,要大规模开展工作,加快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防止其向黑色地带蜕变。”这一关于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的重要判断,在国际舆论场域中也是完全适用的。在国际舆论场域的“红色地带”“灰色地带”,需要开展有效的舆论引导,增进沟通、扩大共识;在国际舆论场域的“黑色地带”,则需要开展有效的舆论斗争,敢于“亮剑”,激浊扬清,击溃对于中国的诽谤性的、毁损性的舆论。
(一)增强国际话语权,赢得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舆论格局中占据着霸权地位;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遍布世界的现代传播体系和相应的传播能力,而常处于被动失语状态。西方发达国家根据惯有思维和价值观念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误导,形成一家独大的话语权,对其他国家的内政外交、思想文化等形成强烈的干预和冲击。长期以来,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官方和相当一部分新闻媒体就中国所制造的舆论,饱含敌意、充满偏见,刻意传播对中国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严重扭曲了国际社会中公众对于中国的认知。
经过多年来的良性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经济发展、治国理政的成就举世瞩目,国家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更多关注。然而,“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解决“挨骂”的问题,有赖于提升我国的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效能。
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由此可以充分展示自身风采,巩固国际舆论场域的“红色地带”,扩大舆论朋友圈和国际影响力,推动国际舆论场域的“灰色地带”向“红色地带”的转化,以此帮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丰富世界舆论格局的话语来源,增强国际话语的平等交流,为非西方话语体系中的声音壮大做出榜样和示范。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面对霸权思维和敌对思维据理力争,可以用真实的、科学的策略和不断壮大的舆论联盟来抵制西方舆论霸权的误导,逐渐减轻国际舆论场域“黑色地带”的危害程度,帮助人们擦亮眼睛、辨别真伪、坚定立场、消除偏见。这样做,表明我们有能力在对话中创造共同利益、分享共同价值,回击霸权思维、实现共同发展。这既是维护、展示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世界舆论秩序、为我国赢得外部有利舆论环境的有力举措。
(二)应对传播格局变化,赢得对优秀中华文化的认同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智能化的算法推荐抓取用户的眼球有方,信息和话语的发出、接收、分享、反馈越发演化成新媒体空间的圈层格局,情感化和同质化的分享成为更普遍的信息茧房认知方式,也因此带来了信息传播和话语空间的喧哗嘈杂。在这样的复杂情境中,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效能,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增进沟通共识、倡导共同价值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和弥足珍贵的价值引领,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彩呈现。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习俗、精神都应该被充分尊重,而国家民族之间的交往也迫切需要在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精神力量促进下,在文化认同、思维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共同语境中进行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积极适应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的转变,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可以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发展,听到中国的声音,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们的信息交往和话语交流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壮大国际舆论场域“红色地带”的影响力;可以让世界人民在人类共享的优秀文化理念和精神财富中建立更广更深的联系,彼此分享人类智慧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传承,增强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面对新媒体传播环境中信息嘈杂、舆情复杂的特殊情况,应对当前西方话语霸权在网络舆论中的恶意影响,必须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在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统领下,消除捕风捉影、以讹传讹、恶意中伤、蓄意抹黑的错误言论及其影响,增进理解,扩大共识,遏制国际舆论场域“黑色地带”的蔓延,避免“灰色地带”的误解误读扩散,加强正能量的传播,提升各国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促进国际舆论空间的自我净化。
(三)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升就重大问题对外发声的能力
国际舆论空间长期存在“西强中弱”的状况,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地位和话语霸权的长期影响;其二,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导致中国被误解误读;其三,我国国际传播实力和影响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境地,不足以让全世界都听到我国发出的声音,看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
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以国际社会能接受的方式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扩大我国国际舆论朋友圈,壮大国际舆论场域“红色地带”声威,加速“灰色地带”向“红色地带”的转化,有发出我们自己声音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涉及中国国家形象的重大国际问题传播和讨论过程中,在本来就存在力量不平衡状况的话语空间内,如果缺乏自主发声机会或者所发声音微弱,人们特别是跟我们有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的诸多个体,在嘈杂信息的裹挟之下和先入为主的框架议程之中,往往容易形成误解、误读甚至是偏见。社交媒体时代的情绪感染和圈层传播又会将误解、误读、偏见继续放大和加深,势必影响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
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面对国际舆论中怀有敌意的部分,有针对性地展开舆论斗争,让世界听到、听懂我们的声音,从而有力抵制这一部分舆论,消除其负面影响,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国际传播的特殊性,我国外宣主流媒体谨慎有余、时效不足,反击的力度和效度不尽如人意。有效开展国际舆论斗争,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能够在对外传播实践中吹响媒体集群对外发声的集结号,形成强大合力,有效抵制国际舆论场域“黑色地带”产生的错误影响,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际传播话语和叙事体系,促进深入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习俗的人们在接收信息时的使用动机和习惯,进行差异化传播,用更加符合传播特性的话语和叙事体系弘扬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二、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的进路
国际舆论引导较之国内舆论引导,基本的原理应该是相通的;但引导的对象更加广泛,引导的内容会更多涉及国际事务,会更多关涉中国的国家形象被国际社会中公众所认可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同国内舆论引导侧重点有所不同。另外,须在国际舆论场域中的“红色地带”和“灰色地带”进行舆论引导,强化我国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而贡献中国力量,提升我国国际话语实力和影响力。
(一)主动设置议程,抢占国际舆论引导先机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媒介环境中,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的实力和影响力,首先应该重视并且积极实施主动而科学的议程设置,抢占国际舆论引导先机,开展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的有效传播。须积极建构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表征的国际舆论话语体系,为进行国际舆论引导确立准则和框架。阐释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的新概念具有显著的含义锚定功能,“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概念在国际话语竞争的广阔天地之中迅速成为典型标志,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和责任担当的代名词。新范畴强调的是确立人们对事物认知和概念理解的意义框架,帮助人们进行信息解码。在一些关系国家形象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的编码过程中,尤其要及时、准确、有力地设置理解框架,防止负面解读的阴影扭曲真相、混淆视听。新表述是创新表达方式,通过故事化、情感化的传播技巧,让新概念和新框架得以深入人心。
根据人们的文化特点和信息需求特征,提前做好议题准备,是国际舆论引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积极利用智能媒体的分析推荐,做好海外用户信息和舆情分析,及时做好调查研判,形成目标议题,“想别人之所想”,打好有准备之仗。在国际舆论的“红色地带”特别是“灰色地带”,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和舆论环境,面对人们可能因为陌生和差异而造成的认知困惑和理解障碍,通过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精准设置议程,按需提供内容,让世界及时了解我国的态度和做法、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目标、为共同发展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可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赢得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二)打造外宣旗舰媒体,增强国际舆论引导影响力
做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我们须在传播内容上坚持做好议题准备,有的放矢,先声夺人。除此以外,还要在传播平台的打造方面精心筹划,让国际舆论引导的重要议题内容借由合适的传播力量,更加顺畅地进入他国公众的视野。
我国外宣主流媒体的格局规模有所扩大,传播能力有所提升;但面对当前国际话语竞争和传播渠道竞争的双向压力,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除坚持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的主题统领外,还需要大力打造旗舰媒体,增强外宣主流媒体的传播实力和影响力,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力量顺利出海、传播四方。近年来,全新的国家级对外传播机构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开播,下设欧洲、美洲、非洲三个分台以及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纪录片六个频道,入驻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等西方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积极打造多平台融媒体传播矩阵。《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和各省级主要新闻媒体都积极打造新型传播平台推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对外传播。这标志着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中,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之下,我国国家级和省级媒体一方面继续在国内传播领域保持传统优势,增强规模化、集约化、平台化的综合传播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建构国际传播新矩阵,打造新时代对外传播的实践创新平台,找准自身特色,不断增强对外传播的实力和影响力。用自己的创新创造在国际舆论空间进行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打造令人满意的作品,效果不同凡响。
(三)丰富作品类型和视角层次,增强国际舆论引导的表现力
除传统的文字报道和广播电视报道外,国际传播作品呈现方式不断改进、优化,漫画、动画、短视频、纪录片等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类型异军突起,积极适应当前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信息需求的变化,与传统作品类型交相辉映、形成合力,使国际舆论引导更为有效。近年来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奖获奖作品突出表现为以文字、图片、视频和H5等多种形式精心打造专题报道,向世界传递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的国家形象进行真实、全面、立体的展示,让世界看到蓬勃发展、守正创新的中国社会新面貌。关系国计民生、受到国际舆论关注的重大选题常常集中在政治、经济领域,除此以外,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信息传播和话语竞争也不容忽视,可借此阐释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抓住人类共同价值观进行有效国际舆论引导,还需要增加普通人视角,增强国际舆论引导的说服力和亲和力。近年来,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义乌这座城》《埃德温马尔:归期未有期》《一个美国人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我不见外:厦门大学美籍教授的中国故事》《从“天净沙”到“维多利亚”——爱德华一家在婺源》等都是通过普通外国人的日常视角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点点滴滴,起到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引导作用。
三、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的途径
当前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舆论空间体现出复杂因素和竞争冲突的叠加效应。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对关系到我国国际形象的重大问题必须立场鲜明,及时发声,拓宽传播渠道,注意斗争方式,回击敌对舆论,坚决抵制恶意丑化中国的错误行径,努力消除错误舆论的负面影响,争取国际支持,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一)重大舆情应对:坚定中国立场、坚持事实依据、坚持主动公开
当遭遇涉及我国国际形象的重大突发事件负面舆论时,应在第一时间表明鲜明立场,通过合适路径,科学有效展开国际舆论斗争。因为这些事件或者舆情相对来说影响力大,影响范围广泛,短时间内引爆舆论造成的危害十分明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打造的国际评论栏目《国际锐评》,始终坚持站在国际舆论斗争的最前沿,根据重大国际问题和负面舆论波动,主动出击、公开真相,及时发出强音。在舆论斗争的话语战场上,《国际锐评》一方面主动强势发声,吹响号角;另一方面在斗争策略上有理有节,逻辑清晰,情感自然,说服力一目了然。新冠疫情暴发后,为及时回击西方不实言论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抹黑和攻击,及时消除“中国隐瞒论”“中国原罪论”等错误舆论的负面影响,《国际锐评》在国际舆论场域的“黑色地带”,首先通过外宣媒体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作品披露事实真相和提出我方观点,用事实证据攻破谣言、谎言,直接找出并公开西方媒体移花接木的造假证据;其次,通过对比疫情之下中外在治理方面的诸多差异,批驳西方使用话语霸权所作的片面解读和顽固推行的双重标准;最后,巧妙运用斗争策略,通过大量展示医务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等普通中国百姓的抗疫事迹来反击西方对我国抗疫努力的否定,通过大量展示中国积极参与病毒研究、疫苗研发等国际合作的事实,使西方对我国的造谣抹黑不攻自破。
(二)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组合出击,拓展国际舆论斗争渠道
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平台的突飞猛进让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信息、观点的接收者和发出者,传播和交流的时空界限被打破,人类命运在地球村中更加紧密相连。传统媒体有其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曾经长期占据人们获取外界信息主要来源的显赫地位;但是其传播过程往往是信息单向流动,反馈互动能力较弱。在当前的传播格局之中,社交媒体的影响力自然是不可小觑。须将传统媒体的权威影响力和社交媒体的广泛渗透力有机结合,拓宽中国声音的对外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果。一方面,外宣主流媒体在坚守传统舆论阵地的同时,可以主动在社交媒体平台注册账号,增加和拓展国际传播发声渠道,形成组合传播之势,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力“网红”民间话语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加大发声力度和覆盖范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成功运营英语‘刘欣工作室’、希伯来语‘小溪工作室’、日语‘A酱工作室’等60余个多语种‘国际网红’工作室。其个人及品牌栏目在海外平台吸引了大量粉丝,在复杂的国际舆论斗争中展现出强大的力量。”此外,还有一批生活在中国的“洋网红”群体,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会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感受进行中外传播比较,客观地讲述自己发现的中国之美、中国之好,表达出对中国的热爱和认同,同时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实感受反驳有关中国的不实言论或偏激话语,用他们个人的方式和强大影响力还原事实。我国外宣主流媒体经常及时报道、转发“洋网红”的真情实感,借助普通“外人”的第三方视角和社交表达的亲和力增强国际舆论斗争的实际效果。
(三)与国外媒体加强对话,提高国际舆论斗争效率
世界的发展多元并存,传统媒体在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以后不断出新。在国际传播的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的中国媒体一方面要做大做强,有实力有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吸引他者的目光,寻求他人的帮助,在“造船出海”的同时积极尝试“借船出海”,借力国外传播平台,积极开展国际舆论斗争。
CGTN女主播刘欣与美国知名媒体记者围绕贸易战影响中国百姓生活、知识产权保护、香港问题等重要问题进行媒体对话,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了持久和热烈的讨论,成为现象级话题。从跨洋对话到直播发声,从自我表述到展现交锋,针对关系到中国国际形象的敏感问题、重大问题,通过西方主流话语平台、借由西方媒体的传播实力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在与西方媒体的对话中直接进行有力有效的国际舆论引导和有理有节的国际舆论斗争,及时公开公布新闻事实,通过说明释疑解惑,找出对方不实之处,亮出我方鲜明观点,逻辑严密消除污名。这些做法既巩固了我国在国际舆论场域的“红色地带”,又推动了“灰色地带”向“红色地带”的转化,还有效抵御了“黑色地带”的负面冲击。可以看到,借助国外的媒体平台,以对话的方式发出中国的声音,能够扩大中国声音的传播范围并提升发声效果,增强中国新闻媒体在国际舆论斗争中的影响力,提高传播效率,有效遏制国际舆论场域“黑色地带”的负面影响,并推动其逐步改变颜色。
四、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效能提升的关系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发挥着积极参与和建设引领的作用。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斗争效能,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高度统一。国际舆论引导,是面对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实情但对中国没有恶意的引导对象所作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和疏导;国际舆论斗争,则是中国针对怀有恶意的特定舆论传播主体进行的舆论批判、舆论抗击和舆论反制。两者对象有异、方式有别,但都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引领下,为国际话语空间的健康发展进行的积极实践和有效推进。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效能,共同作用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实践以及维护世界舆论格局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目标的实现。
(一)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效能统一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讲好中国故事及其精神力量和思想力量的背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根本目标的导向引领在发挥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声音、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作出的世界贡献,它深刻地揭示了国与国之间和谐合作发展和权责共担关系的重要意义。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效能的路径和方法,正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探索和创新。对于我国来说,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是在立足自身强大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上,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的未来目标,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神力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做出努力和贡献,让我们的朋友和伙伴,让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增进了解,互相欣赏,在为了共同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携手同行。我们要通过主动出击设置议题、壮大外宣旗舰媒体实力、丰富传播视角和样式等方法加强国际传播的舆论引导能力,让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能够有实力、有舞台、有空间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让中国力量、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发光发热,吸引更多的舆论盟友和相互支持。
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可以在斗争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吸收有益的经验,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听懂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处境,理解中国的立场,体会中国的困难,感受中国的精神,改变相当一部分外国公众原先对中国的模糊或错误观念和判断,使其尽可能准确地看待和分析并不全面或者并不完美的现实世界。通过坚定中国立场、坚持事实依据、坚持主动公开以及发挥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的组合效力,增强国际舆论斗争的综合实力。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的目的,是反对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的话语霸权,改变以强权压制和剥夺他国话语权的专横行径,通过舆论斗争的方式赢得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扩大彼此认同的舆论阈值范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指引下,和而不同,共同发展。
(二)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能够有效缩小国际舆论斗争中敌对舆论的影响范围
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实施柔性引导策略,能巩固国际舆论场域的“红色地带”,能在“灰色地带”不断施展影响力,扩大具有理解和共识基础的联盟,积极传播正能量,以舆论的力量从一个重要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同时弘扬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让世界舆论场域中的中间地带不断缩小,让各国公众对中国的理解由含混变为清晰,视角由陌生变为亲切;中国所进行的国际舆论引导,影响的范围更大,达成的共识更多。通过如上努力,能积极推动国际舆论场域中的“灰色地带”不断朝着“红色地带”转化,能够有效减少“灰色地带”向“黑色地带”的蜕变。不仅如此,还可以使“黑色地带”不断缩小存在空间,使“黑色地带”的舆论不被公众信任、失去原有的市场。让国际舆论场域中的霸权思维及其负面影响被曝光,让不利于人类发展共同目标实现的“黑色地带”被孤立。进而言之,还能增强与“黑色地带”斗争的底气和实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国际舆论场域中各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分辨能力,让人们擦亮眼睛,不受误导和迷惑,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必须通过开展有效的国际舆论斗争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减轻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让中国公众和外国公众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
优秀的国际传播作品在国际舆论引导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也在展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过程中凸显了中国国家形象的正能量,从国际舆论影响的整体范围和深入程度方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用话语霸权污名化、妖魔化中国的错误行径进行了漂亮的正面出击,效果异常显著。我国新闻媒体在正面出击的过程中出奇制胜,让国际舆论场域的“黑色地带”自然而然缩减,其间存在的意在曲解中国的模糊视角和片面误读越来越难以为继。
(三)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有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广泛的国际舆论引导
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对敌对舆论实施刚性反击的策略,在国际舆论场域的“黑色地带”及时回应、表明立场,拓展发声渠道、加强国际合作,能够有效打击国际上的敌对势力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错误行径,帮助人们正本清源、分辨是非,认识到片面解读和故意误读的危害性,确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的认知目标,促进国际舆论引导的实施效果更加深入人心。在国际舆论场域的“黑色地带”加大斗争力度,提升斗争水平,能在精准定位下及时消除危害程度较大的负面舆论影响,消解“黑色地带”,杜绝“灰色地带”向“黑色地带”的转化,让负面国际舆论的影响范围得到更有效控制,用舆论斗争的方式和效果增强国际舆论引导的正能量。在此过程中,既明确表态、强烈反击,又十分注意增强正义声音的感染力、展现事实的雄辩力,在抗击敌对舆论的同时壮大自己的声势,赢得更多的认可和肯定。在当前的社交媒体时代,通过短视频评论的方式开展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特性的国际舆论斗争,能够迅速抢占民间意见市场,带动舆论话题流量,在热烈积极的关注氛围中夯实民意基础,及时进行权威解读。刚性反击敌对舆论,其内核在社交媒体的亲和力和黏合性的作用下会得到进一步发挥。这充分体现了在国际舆论场域“黑色地带”有效开展斗争,就是在助力“灰色地带”向“红色地带”的转化,标志着“红色地带”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五、结语
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效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是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有效路径;是我国在全球化的发展大潮中,面对国际舆论空间的开放竞争、传播环境的显著变化、人们信息需求和意见表达的复杂多元的格局而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力提升;也是对国际舆论场域中对中国怀有敌意的舆论的主动回应和回击,是以真理和真相示人。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展示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达成,改变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话语霸权的现状,以上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在国际舆论空间中积极作为、有所作为。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冯莉 丁柏铨.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效能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