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近期的剧烈波动以及所引发的一连串事件,不仅在国内引发媒体与民众的强烈关注,也吸引了国外媒体与网友的眼球。近期中外媒体对中国股市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探究股指变动的原因,讨论潜在影响,分析未来的走势,网友也推高了相关主题的搜索量。本文以中外媒体对本轮中国股市波动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方法和百度指数、谷歌趋势等工具探寻中外媒体舆论动向。
一、国内媒体舆情分析
1、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经过前期调研和测试,我们确定了以百度指数作为探悉国内媒体舆情的主要渠道,并精选“股市”、“牛市”、“熊市”、“股灾”等关键词作为入口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5年7月10日)。百度指数的舆情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搜索指数,主要反映网民关注的搜索热点,二是媒体指数,主要反映媒体报道的热点。
2、结果分析[1]
(1)关键词:股市

图1 关键词“股市”媒体指数趋势图
国内媒体关于“股市”的报道,除了周末外,媒体指数都在1500点上下波动,6月29日起有相对较大的提升,在6月30日和7月9日分别达到两次比较大的高峰。
(2)关键词:牛市,熊市
图2 关键词“牛市”和“熊市”搜索指数与媒体指数趋势图
百度搜索指数(上方两条曲线)显示,5月8号出现第一次“熊市”高峰,股民开始警觉,之后曲线恢复平稳。5月29号同时出现“牛市”、“熊市”高峰,出现重大分歧。之后一直“牛市”高于“熊市”;到6月19号,再次同时出现激增,“熊市”略高;此后“熊市”不断增加,“牛市”减少;几次高峰均是“熊市”略高。
百度媒体指数(下方一条曲线)显示,媒体在这段时间一直报道“牛市”,除了6月29日与30日出现少量“熊市”的报道外,却极少提及熊市。不得不说,媒体对“熊市”报道的集体沉寂对于各种谣言以及民众非理性情绪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关键词:股灾
图3 关键词“股灾”搜索指数与媒体指数趋势图
有关“股灾”的百度搜索量在5月28日开始抬升,并有一个小高峰;媒体指数在稍后也有一个小高峰,不过略迟缓。
6月19日,“股灾”搜索量开始持续上升,而媒体有关“股灾”的报道异常缓慢,差不多是一个星期之后(6月26日)才逐渐增多。不难发现,在这轮股市波动中,媒体报道并没有起到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反而在民众的求知欲面前显得十分被动和拖沓。
3、主要发现
(1)5月6日关于股市“快速下跌”的报道开始萌芽;二十多天后(5月29日)关于“股灾”的报道开始萌芽;大约一个月后(6月25日)媒体对于“股灾”的提及逐渐增加;6月27日媒体中有关“救市”的措辞逐渐增加;两天后(6月29日)关于“熊市”的措辞达到一个高峰,7月8日达到另一个高峰。
(2)媒体的主要措辞经历了“快速下跌”、“股灾”、“救市”到“熊市”的演进,虽然遵循了事态发展的规律,但是并没有发挥预警、提醒股民或者传递相关部门预警、提醒股民的声音的作用。后续的分析结果还显示,媒体对于本次股市波动的报道相对迟缓,对于股市的一些异常没有起到对民众的引导作用。

图4 国内媒体报道热点变化时间轴
二、国外媒体舆情分析
1、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在国外新闻搜索引擎中,以“China Stock”为检索词,并限定在标题字段中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15年7月8日),统计当日相关新闻量。
筛选出单日新闻总量超过10条的日期,形成7个主题热度较高的时间区域Ⅰ—Ⅶ。对每个区域的新闻进行内容分析,识别引发当日新闻量激增的典型事件。
此外,为了解国外用户对本次股市波动的关注情况,我们在google指数中以“China Stock”为检索词,获取国外用户每日关注度数据,并将其与国外媒体报道量进行对比。
2、结果分析

图5 外媒单日发布相关新闻总量走势
7大区域解读
区域 |
日期 |
外媒重点关注的事件 |
Ⅰ |
2015.5.28—2015.5.29 |
- 5月28日沪指快速下跌6.5%
- 5月21日到5月27日单周有45.83亿美元的海外资金大幅流入A股,刷新了自2000年以来最大单周流入的纪录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
|
Ⅱ |
2015.6.3—2015.6.4 |
|
Ⅲ |
2015.6.9—2015.6.12 |
- 中国证监会在修订融资融券管理办法中,考虑允许对证券公司与客户约定的融资、融券期限进行展期
- MSCI明晟表示,将推迟将中国A股列入该公司的一个指标指数
|
Ⅳ |
2015.6.17—2015.6.19 |
- 6月16日股市下跌3.47%,失守4900
- 股市持续下跌,沪指单周跌13.32%,创7年来最大单周跌幅
|
Ⅴ |
2015.6.22—2015.6.25 |
- 证监会宣布将为做空股票提供更多便利,同时收紧了保证金融资的规定
- 央行宣布,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18.5%,为2008年以来央行降准力度最大的一次
- 证监会核准28家新股发行申请
|
Ⅵ |
2015.6.29—2015.7.3 |
- 起草养老金入市
- 央行颁布货币宽松政策
- 两融允许展期
- 证监会进一步拓展券商融资渠道
- 证监会成立工作小组核查市场操纵行为
- 消减IPO和筹资金额
- 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增资扩股
|
Ⅶ |
2015.7.5—2015.7.8 |
- 券商集体承诺购买股票
- 28家公司推迟IPO
- 中央汇金买入ETF
- 央行宣布将积极配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充足的流动性
- 停牌公司至少1331家
- 证监会鼓励大股东、高管购买股票
|
根据以上图表结果,可知:
(1)外媒新闻量的总体走势呈现上升趋势,且5月28日前上升幅度较小,之后呈现间断性暴增,7月6日达到单日最大值。
(2)区域新闻量的均值与单日最大值,在区域Ⅲ期间形成一个小的波峰后回落,随后在区域Ⅵ与区域Ⅶ不断刷新最大值。
(3)区域Ⅰ—区域Ⅶ,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区域间间隔时间逐渐缩短,表明新闻热度持续走高。
(4)区域Ⅰ—区域Ⅳ,引发外媒关注的事件主要为中国股指变动,如5月28日的股市大跌,该阶段的新闻报道大多为股指驱动型,新闻内容主要涉及描述事件与分析影响;区域Ⅴ—区域Ⅶ,引发外媒关注的事件主要为政策发布,且区域事件逐渐增多(尤其是区域Ⅵ后,事件数量剧增),该阶段的新闻报道大多为政策驱动型,新闻内容主要涉及分析政策的影响。

图6 国外用户检索兴趣值与外媒新闻量走势对比
对国外用户检索兴趣值与外媒新闻量的走势对比图进行分析,可发现:
(1)外媒新闻量与用户检索兴趣总体均呈现增长趋势;两者前期增长均较为缓慢,后期呈现显著提高,且外媒新闻量(5月28日)早于用户检索兴趣(6月26日)。
(2)尽管5月28日—6月25日期间,外媒新闻量出现5个突然突增点,用户检索兴趣平稳,无较大波动。
(3)6月26日—7月7日期间,用户检索兴趣以较大幅度波动上升,外媒新闻量以更大的幅度波动上升,二者波动形态无明显相关
3、主要发现
(1)外媒对中国股市的反应前期较为迟缓,后期敏感度提升。
(2)外媒相关新闻的产生,前期为股指驱动,后期为政策驱动。
(3)外媒对中国股市的持续报道引发了国外网友对该事件的关注。
三、国内外媒体舆情对比分析
1、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对比国外新闻搜索引擎中“China Stock”标题检索所得每日新闻量,和百度指数中“股市”对应的国内媒体每日新闻量(检索日期为2015年7月8日),寻找其中规律。
2、结果分析

图7 国外媒体单日报道量与国内媒体单日报道值走势对比
[2]
上图中,国内外媒体报道量在6月29后都有大幅提升;国外媒体报道量的几个连续峰值均落后于国内媒体报道量的相应峰值,可见外媒报道相对滞后于国内媒体的报道。
[2]为便于对比,国内媒体单日报道值=单日报道量*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