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生态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上紫金传媒智库发布“2021南京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报告”。从2017年开始,南京江北新区与智库联合提出南京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对江北新区创新活力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目前已发布五次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达到327.50,相比2015年增加两倍多,从2017年首次测算开始,江北新创新活力指数连续5年都保持在25%以上的增长速度,创新活力指数也见证了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速度与力度。
五年来,研究团队进一步深化指标内涵,今年团队提出“一体三面”的创新活力指数监测体系。“一体”强调以创新活力指数监测为主体,构建以创新潜力、创新聚集、产业创新和创新成效4个维度12个截面46个观察指标的指标测算体系;“三面”分别从创新首位度、创新开放度和创新社会动员能力出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创新活力的发展态势综合评估。
紫金传媒智库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代表智库发布“2021南京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报告”。
在“两城一中心”产业支撑下,“研创经济”在江北新区强势崛起,创新发展的内涵品质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15-2020年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增长了227.50%,2020年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达到327.50,相比2015年增加了两倍,增速显著。2020年,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61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超过20%,较成立前区域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
纵观创新潜力、资源集聚、产业组织、创新成效四个一级指标,也都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产业创新指数增速最快,年均增长35.40%,为新区成立之时的4.59倍;创新潜力指数与创新集聚指数保持了稳健持续的增长态势,分别为新区成立之时的4倍、2.8倍,年均保持27.78%的增长幅度;创新成效指数则保持年均13%左右的稳定增长,品质高、发展稳、见效实。
江北专项指数监测测算了江北新区的创新首位度、开放创新与辐射能力和创新社会动员能力三项指标,结果如下:江北新区创新首位度监测表显示,2015-2020年,直管区GDP区域占比、直接利用外资区域占比与直管区经济发展质量三个指数均增长近一番,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是南京创新增长的动力源;开放创新与辐射指数监测显示,2020年,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1+9”政策全面落地,江北新区开放创新与辐射指数增至344.78,同比增长24.55%;创新社会动员能力监测显示,2015-2020年,创新活力社会动员指数增长到667.78,其中2020年增幅达到87.04%。
紫金传媒智库执行主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教授随后参加了圆桌论坛“江北新区如何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
张红军教授指出,自2015年成立以来,智库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增强国家软实力为目的,开展了大量服务江苏地方实践和政策咨询,今年是紫金传媒智库连续5年聚焦江北新区创新活力研究。每一年指数编制过程,不仅是一次对江北新区创新活力的认知提升过程,而且是一次受鼓舞的过程。创新活力指数是从创新要素、创新组织和创新成效三个主要尺度去刻画,新区成立的短短六年,创新要素水平增加了4倍、创新集聚速度增加了3倍、创新组织能力提升了5倍,展现出江北创新特有的“江北现象”和“江北模式”,真正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改革担当。
展望江北新区未来的创新发展,张红军教授指出,坚持江北新区的创新策源地和创新高地建设,持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持续发挥资源集聚和创新组织的区域优势。
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点:一是更加重视创新人才服务生态的建设。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流动性最强、变增性最突出的要素,是跨越性发展的关键。一方面,江北新区需要充分利用中国人才资源的流动性红利,以“率先优先”的姿态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内外优质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在地人才资源,提升在地人才对核心产业的支撑度,从而形成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的充分互动。二是更加重视创新成果的孵化转化与推广。充分发挥基础创新平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中心、创新设局的集聚作用,充分释放科技金融、风险投资、政府资助的推动作用,加速创新资源集聚、缩短创新周期、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三是更加重视对长三角区域的创新协同与创新辐射。长三角是中国创新潜力最巨大、创新资源最丰富、创新活力最活跃的区域。南京江北新区一方面应充分利用长三角的优势创新资源,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与中国内陆纵深的创新资源对接,充分发挥江北新区创新策源地、桥头堡和急先锋的角色,争取更大的创新改革成效。
今年是江北新区成立的第6年,也是江北自贸区成立的第2年。紫金传媒智库作为江北新区战略合作伙伴,见证并参与推动这片热土的腾飞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