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首届“中国城市国际传播论坛”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由参考消息报社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联合主办,主题为“推动国际传播,提升城市形象”。论坛旨在服务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工作长远大局,依托优质媒体资源、智库资源和品牌资源,构建城市国际传播业务的交流平台,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提供业务支持和智力支持。
在此次论坛上,参考消息报社发布了《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1)》。该报告以中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特色地方城市等百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海外影响力开展评估分析研究,为城市提供相关工作参考。北京、成都、广州、杭州、南京、上海、深圳、苏州、武汉、西安等十座城市获得“中国国际传播综合影响力先锋城市”称号;海口获评“国际沟通力领军城市”,成都获评“国际表达力领军城市”,长沙获评“商务吸引力领军城市”,重庆获评“海外社交亲和力领军城市”,宁波获评“文化旅游美誉度领军城市”。此外,东莞、贵阳、连云港、珠海、无锡等五座城市凭借自身的国际传播实践,入选“中国城市国际传播特色案例”。
作为参考消息报社的合作研究机构,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受邀参加了论坛。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执行主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教授以“中国城市传播实践的三个基本问题”为题作了大会主旨发言。在报告发布环节,《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合作研究机构团队负责人、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国家形象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金苗作了题为《构建真实、全面、立体展示中国城市国际传播效能的全新评估体系》的报告。
张红军指出,在城市化浪潮与传播技术变革下,城市与传播的互动变得异常丰富。技术发展为城市传播极大地赋能,但无论技术如何突飞猛进,探索城市传播的可能性,始终要面对三个基本问题的挑战:谁来传播?传播什么?如何传播?
在传播主体上,城市传播必须考虑如何纳入更加多元的传播主体,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成为城市传播的一个节点。
在传播内容上,要构建多维度的城市形象,既考虑传统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也要考虑当下,甚至未来的可能性。此外。城市传播还要在宏观、理性的内容和个体、感性的内容之间取得平衡。
在传播方法上,当下一些城市的传播实践为我们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视角,那就是“聚焦于解决方案”的传播。传播的要义不再是单向的“我来讲”,而是在同理心和文化共情的基础上实现“我们一起做”,将城市传播变为一种更具创造性的城市实践。
金苗在报告发布时指出,定量分析报告凭借真实、全面、立体展示中国城市国际传播效能的全新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学界研究与媒体发布的强强联袂方式,吸引了全国各大城市国际传播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关注,帮助他们从现状中寻找未来工作的方向与空间,具有较强的议题导向和实践针对性,为决策者提升多角度、立体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提供思路。
本年度对中国25个城市海外影响力关键要素进行系统分析,覆盖4个直辖市,14个省会城市和7个非省会名市(其中5城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定量分析报告在国际传播和城市传播理论以及可获得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全面多维的城市海外影响力评估框架,设立海外交往连接度、海外媒体呈现度、海外网络关注度、海外旅游美誉度和海外智库热评度共计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在五个子榜单的基础上最终合成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排行榜。评估体系的目的与意义在于,以19万字的篇幅、345幅可视化数据图表,以概况分析和分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和微观比较25座中国城市的国际传播发展现状和态势,为正在主动步入国际舞台,日益倍受全球瞩目的中国大城市群描摹海外传播画像、度量海外传播空间、开展海外传播实践提供数据支撑。展示成就,比较优势,寻找差距,为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
这一评估体系独具特色,一方面展示出城市国际传播评估体系的创新性、示范性和引领性,另一方面反映出城市国际传播实践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和新趋势。评估发现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总体水平提升空间较大,北京虽然仍高居榜首,但是与疫情前影响力指数相比下降幅度较大。诸城基本形成了良好、中等、尚可和薄弱四个段位,但是海外影响力指数离散程度较大,处于正偏态分布,25城中存在极大值的同时低于平均数44.32的城市居多。如何结合城市定位、实力和资源,度身定制适宜的、特色的、立体的海外影响力提升方案,需要各个城市结合自身评估结果进一步谋篇布局。
金苗最后分享了完成定量分析报告的两点思考,一是高度重视城市作为国际传播识别要素的价值,把握国际城市传播的关切,将城市作为全球城市网络的关键节点加以传播;二是有效发挥高校作为国际传播智力资源的功能,积极全程深度参与到所在城市国际传播的一线调研、顶层设计、项目实施和效能评估环节中,让更多的中等城市、特色城市在其中受益,成就纵向、深度和全景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