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 | 深度媒介化:理解未来传播的理论维度

陈龙

今天从事传播学教学的老师,有一个比较深切的体会是传统的传播学理论很难解释当下社会现实变革,尤其是很难解释深度媒介化的社会现实。这是因为传统的理论产生于大众传播阶段,它是在大众传播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一切都是建构在媒介技术可供性基础之上的,媒介技术的可供性改变了传媒生态。

在自然界,有些生态是不变的,有些则因气候变暖而发生变化。比如非洲草原的生态长期不变,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生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可供性便是从生物学借鉴来的概念,生物可供性建构在生态互相成就的基础上,气候、土壤、水文造就了动植物生态。传媒生态不同于生物生态,理论上可以说,媒介技术可供性具有无限拓展性,它决定了传媒生态再结构化,原来我们认为不可能的愿景现在都变成了现实。从信息基础设施来看媒介技术变革,第一代互联网技术,在ipv4协议基础上的带宽相对有限,PC互联网是其主要形式,它的本质是连接,任务是能够把千千万万的人连接起来。第二代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形成Web2.0,它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障碍,人类交流变得更畅通,它的本质是互动。有没有第三代互联网呢,不好说,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下一代互联网是建立在Web3.0基础之上的,基于区块链、加密货币、数字孪生等技术,走向建构平行世界的互联网。这个时候,它的本质就不再满足于连接和互动,而是虚实共生、共容互建。

我们可以把传播技术、信息技术发展放在历史的长河来看,以考察媒介技术可供性对传媒形态的改变。首先,如何理解这种变化?上世纪5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理论,到现在安德里亚斯·赫普提出“深度媒介化”,也不过60到70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学者们都在关注媒介技术对社会的变革,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强调媒介变革对社会改变的价值。在库尔德利和赫普的阶段,开始追问媒介化将会给社会带来什么,他们强调深度媒介化的本质是数字化。在此之前还有一些观点,比如利文斯通提出“万物皆媒”,信息社会每一种事物都是媒介,再到后来伯纳德、拉图尔强调多元行动者的形成,甚至包括自我多元行动者的形成。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的深度媒介化,社会的巨大变化是人的变化,人的变化就是多元行动者的变化。

我们再来回想一下传播的本体,首先要回答Communication是什么?早期传播学的定义都是着眼于信息,围绕信息展开的。在Web2.0之后,这个传播本体是什么?Web2.0技术出现之后,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多元行动者网络的产生。随着行动者之间交往方式的上升,交往行动成为很重要的东西。如果今天还强调信息的快捷传播和信息量的扩大,就已经落伍了,这是上世纪的目标。因为现在没有谁说信息量,没有谁讲信息传播速度,而是关注体验的效果、感觉和体验互动的速度。如果玩一款游戏很卡顿,这就是体验不好。所以,今天在任何体验中都要流畅,快速,能够满足沉浸,这才是这个时代的主体。所以,传播是什么?这时候,传播已经被淹没在行动者的交往行动当中了。传播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整个交往行动当中的一小部分,交往互动、体验的沉浸感,还有社交文化的生产所占比重上升了,这就是变化。

我们会发现,这种深度媒介化带来的变革会形成两大块,一块是中心化,另一块是去中心化。中心化以机构传播为特征,比如广播电视、报纸,是点对面的传播,它关注的是传播速度,是信息量,寻求的是信息垄断、信息控制。去中心化时代以个体传播为特征,是微颗粒社会,个体成为社会的主体,不再以机构传播为特征,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量不是再问题,所以就难以对信息进行垄断和控制,这是一个新的局面。现阶段是大众传播和节点传播并行存在的时期。大众传播会不会被消灭,还不知道,但节点传播会发生裂变。节点传播是平台节点和用户节点并行,未来到元宇宙阶段,平台传播、平台节点也要消失。所以,未来的走向是用户节点、个体节点,这个趋势十分明显。

在大众传播、节点传播和用户传播三者并存的格局形成后,会产生一个问题——制度性的冲突。比如,元宇宙阶段,节点传播生产的内容需要自治。因为元宇宙的最高价值是自由,自治是其核心,而内容生产的自治,必定和当下的社会治理形成冲突,制度性冲突也就凸显出来。因为元宇宙是通过区块链和通证代币进行传播的,比如张三、李四、王五之间的内容分发,只要给一个密码就可以,通过通证进行的交易是无痕的。这种背景下,如何监控色情、黄赌毒的传播?很困难。因为元宇宙是个体之间的传播,用户之间通过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进行交流,无法监控。政府该如何监控是一个问题,所以发展到未来就会产生制度性的冲突。

安德里亚斯·赫普讲深度媒介化有五个趋势,第一是数字媒介差异化,第二是日益增长的连接性。连接性只要加上“公共”两个字就会发生变化,如果说日益增长的公共连接性,大家就会想到公共连接性是政治上的东西,可能有政治内涵,怎样进行意识形态的监控是个问题。第三个趋势是数字媒介无所不在,有各式各样的形式和App。第四个趋势是媒介技术的创新速度,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各种社交媒体,但是未来可能还会很多。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德勒兹早在90年代就预言,未来社会是算法社会,也是控制社会,但不是规训社会,规训社会是中心化时代的社会。福柯的“中心化”必定是具有媒介权力的,中心化才有权力,去中心化是权力解构,因而不可能有权力,这是一个总体的结构性。但是,这里产生了一个悖论,控制社会是算法控制,算法控制通过超强算力来控制,形成了一个超级控制。比如一款游戏后面一定带着算法,没有算法就没有竞争力,但是如果一个游戏有10亿用户,这里面就会有控制力,并且变成个体对一群人的控制,问题又会很多很多。这就形成新的中心权力!深度媒介化在社会解构中心化后又陷入一个新的中心化。

总之,未来传播的目标是自由言说、人机交互、沉浸体验,目标是自由化交往,但实际跟现实又存在冲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