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精粹 | 马胜荣: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关系几个问题之探讨

马胜荣

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会议。我本人长期从事国际新闻的采访报道,在新闻理论方面没有太多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各位。

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近些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为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指出了方向。

如何在大方向清晰、理论明确的情况下,具体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这是新闻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我多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就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熟读经典与联系实际

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多读经典,无疑是践行经典思想的基础。从新闻从业人员的角度看,在实践领域读经典、研究经典是不够的。我所在的单位曾经有几位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专家,他们长期坚持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在日常报道和研讨中也非常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对一些持有其他一些观点的记者、编辑常常会不留情面的开展批评。他们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在报道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作用是不能否认的。

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以及效果在单位内部引起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比较多的看法是认为他们的研究没有能够与时俱进,没有结合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结合媒体的实践进行开创性的研究,而比较多地停留在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解释阐述上,而这样的解释又没有很好地回答新闻实践中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方法虽然看起来无懈可击,但是很难回答新闻报道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消除理论上的正确与实践中疑惑的矛盾。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篇具有典型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批评了历史领域中的“非历史的观点”,认为”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他写道:“在这里,对中世纪残余的斗争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中世纪被看做事由于千百年来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历史的简单中断;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十四和十五世纪的巨大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人看到。这样一来,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产生,而历史至多不过是一部可供哲学家使用的例证和插图的汇集罢了。”[1] 恩格斯的这个观点对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重要的启示。

阅读原著是基础。只有认真地阅读原著,我们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否则也就谈不上在新闻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阅读和了解原著虽然是基础,但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尽管我们并没有放松在理论上坚持必须在新闻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但是在新闻实践中仍然不断出现问题,在一些问题上的误区没有改变,而且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如果我们深一层研究原因,是否可以这样说,目前还是停留在解释理论层面的情况比较多,而按照理论本质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情况比较少。比如,我们没有认真总结和回顾在新闻传播领域发生过的问题,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极左或者极右思想在新闻传播领域造成的后果及其理论和思想根源。

因此,在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时,我们是否应该吸取我们曾经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等理论过程中出现过的一些教训,能够准确、全面、历史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分析,并在实践中坚持和贯彻执行。

在新闻报道实践中,许多问题是复杂的。举一个比较早的例子,1978年11月10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对于当时党内外普遍关注的“4·5”运动,几乎各个小组都提出了平反的要求,但当时的主要领导人并没有表明态度。新华社北京分社根据11月2日至12日会议上北京市委一位领导讲话中脱开讲话的一小段讲话的精神,发了一条突出为“4·5”运动平反的稿件,当时的新华社社长甚至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这个例子说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对“4·5”事件的判断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但是在新闻实践中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个最基本的观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在一些时候甚至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二、准确、全面地了解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需要同我们目前所传授的新闻概念很好地融合,使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院校的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观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其中包括采访、收集信息、撰写稿件、报道类型等各个方面,同时还有编辑、摄影、网络、传媒经济、媒介管理等等。如何在我们的培养教育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我个人以为至少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的本质与报道的准确、公正和“客观性”

在遇到重要的新闻事件尤其涉及政治领域的事件时,在新闻圈里常常会听到两个方面的声音:一种是看看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口径,另一种是客观地报道。

显然,根据实际情况客观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则是对的,客观性应该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新闻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是人类在同自然旱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是客观的实在。新闻不具有随意性,它要反映的是“自在之物本身”。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的一个基本观点。要纠正那种只有资产阶级新闻理论才讲客观性的错误看法。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即内容的客观和报道形式的客观。内容客观就是要求报道必同事物本身一致,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报道形式的客观,就是指在表述形式上要避免随意性,避免作主观的猜测、推断或结论。当然,报道内容的客观是首要的,内容的客观是基石,报道形式只是基石上的建筑物。

2、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讲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变化比较复杂,但简单地讲就是由报道者或评论者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政治地位和政治倾向,以及所受的教育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从理论化一些的角度看,可以这样说:人只可能是社会的人,而不可能是渺茫的哲学太空中的人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讲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他说:“按照长期以来的传统,各个新闻机构不仅仅反映社会上的争论,而且相当积极地参与其中,力图表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力图强加于人。它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最上乘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比这位法国人讲得深刻得多,他们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说:“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

我们应该像列宁在《辩证法要素》中所讲的那样,做到所提供的信息“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任何新闻都是选择的结果,或者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无论哪个记者、编辑,无论哪家通讯社都是按照他们的观点去观察新闻事件,并按照他们的判断向受众介绍新闻事件。

3、新闻报道的框架与导向

我们讲新闻的客观性,并不是说新闻就没有导向作用。对于新闻事实的判断和观察有一个方法问题,这就是要以马克思土义的世界观去观察新闻事件。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事件的本质,从而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报道实践告诉我们,任何新闻都是选择的结果,或者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

无论哪个记者、编辑,无论哪家通讯社都是按照他们的观点去观察新闻事件,并按照他们的判断向受众介绍新闻事件。任何新闻稿件都是思想的产物,都带有强烈的政治与文化色彩。贝尔纳·瓦耶纳说:“无可否认,新闻稿总是带有语言和文化色调,所以不妨说信息形式本身总是隐藏着某种思想,因而也就隐藏着某种政治”。

导向是整体上的导向,不能是短期行为,也不能只从某一事件或者某一时段的新闻报道判断,而应该从整体上设计和评估。在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的报道中都是如此。

以国际新闻报道为例,如果我们对整个国际局势的变化和重大国际事件不进行全面、客观的报道,那么报道的公信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导向也就无从谈起。

近期的俄乌战争、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英国首相约翰逊辞职等都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导向常常是一系列报道或者长期报道影响的结果,只有培养了受众,赢得了受众的可信度,导向才是有效果的。

三、防止理论的“空心化”

“空心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重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新闻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空心化”的倾向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概括地说就是新闻就是新闻,应该是客观独立的。不少新闻工作者没有认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却对这一理论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按照马克思新闻的理论报道新闻事件不符合新闻规律;

2、所有的新闻报道只强调政治立场,否认新闻传播规律。一些人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就是在新闻报道中要鲜明地表达立场,不赞成通过新闻与信息的传播传递立场和观点,从而影响受众。

新闻实践中这样两种倾向直接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例如,如何认识和处理微观上的客观与宏观上的客观的关系?强调宏观上的客观并不能否认微观上的客观的重要,无数微观的客观才能为宏观的客观判断奠定基础。再如,如何认识和处理“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并不是主观设置,而是根据事实本身设置需要重点传播的内容和引导受众重点理解事件本身的传播内容设置,基础是事实本身。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不讲效果也是“空心化”的表现。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基本上仍然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评价传播效果的体系。

当前,我们讲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是新闻报道要讲故事,从传播的方式上讲没有问题,但在新闻报道领域,我们存在的仅仅是方法问题吗?

我以为,存在的最根本问题是理念问题,即传播理念是什么?是全面、客观、真实地报道中国和世界,还是只讲“好故事”?应该是有什么样的故事讲什么样的故事,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当然,应该更多地讲“好故事”,但“好故事”里也有曲折,前进中肯定有困难,只讲一面可信度就会降低。

“空心化”是危险的,实际上是不能正确处理政治与新闻规律的关系。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认真研究。

1989年5月,习近平在《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一文中指出:“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能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

学习和在新闻实践中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需要对一些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将理论和实践比较好结合起来,要确确实实独立思考,不断推动新闻报道的进步。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四个小标题是:1、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2、理论与实践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3、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4、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话:“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这段话对我们研究和思考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很有启示。

谢谢大家。

[1] 恩格斯:《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列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