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首发,首创国家级新区创新评价体系

7月3日,刚刚两周岁的南京江北新区和紫金传媒智库携手,共同发布《2017南京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报告》。作为国内首创的新区创新评价体系,该指数将定期滚动发布。 这个由紫金传媒智库“大数据与社会计算中心”研发的报告客观分析与评估了江北新区的创新潜力、创新投入、创新组织与创新成效。从首次发布的创新活力指数看,江北新区成立两年来,各个领域的创新活动积极活跃,发展迅速稳健。江北新区承担着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转型发展的重大期望和责任,从目前创新活力指数看,成为新增长极的发展态势明显。

参加本次发布会的领导嘉宾包括紫金传媒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文科资深教授洪银兴,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洪,南京市委常委、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保平,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紫金传媒智库主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虹,紫金传媒智库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建军等。

南京市发改委、科委,江北新区管委会综合部、党群工作部、宣传部、科技创新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规划与国土局、行政审批局、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管理办公室,浦口区、六合区政府,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南京软件园、产业技术研创园、生物医药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卫星应用产业园等单位负责人,紫金传媒智库相关负责人与会。

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保平

本次发布会由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保平主持。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 蒋洪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洪对创新活力指数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创新活力指数将有利于引导全区上下关注科技创新,引导创新资源向江北新区集聚,加快江北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利用“大数据、新数据、解数据”的方式,“看过去,查当前,谋未来”,准确描绘江北新区创新发展全景图。他希望创新活力指数早日成为江北新区创新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促进江北新区建设持续发展。他还表示,将会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江北新区的科技创新工作,为其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帮助,相信在江北新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江北新区将会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极。

南京市委常委 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 罗群

南京市委常委、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在致辞中表示,江北新区在获批时被赋予了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战略定位。可以说,新区自诞生之日就携带创新的基因,从那一刻起便承担着创新发展的国家使命。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江北新区高度重视、寄予厚望。省委李强书记指出,江北新区要围绕“新”字做好文章,加快构建新的体制,着力培育新的发展形态,不断推出新的兴奋点,努力成为全省未来创新的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

罗常委认为,江北新区具备成为新的创新策源地的巨大潜力,主要有四个优势。首先,江北新区有众多高校落地,形成了一条高校院所集聚带;第二,江北新区围绕产业技术研创园集中打造创新核,并集聚了众多的特色研创园区和国内外创新平台,新区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第三,两年来,江北新区初步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和生命健康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速度迅猛;最后,江北新区致力于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和创新文化,吸引优质人才落地。目前,江北新区设立了知识产权法庭、仲裁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以及相关的科技服务和评估中心。通过人才公寓和创客文化,江北新区不断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交圈和文化圈。在不久的将来,江北新区将成为真正的创新高地。而作为全国首个由国家级新区制定发布的创新指数,《2017南京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报告》对总结江北新区创新发展经验、展示江北新区创新发展活力、促进国家级新区间合作交流、引导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和推动江北新区跨越式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最后,罗常委希望与紫金传媒智库进一步合作,加强江北新区创新发展趋势监测,加大创新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研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深层次,共同把创新活力指数打造成为江北新区的一张闪亮名片。

紫金传媒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文科资深教授 洪银兴

紫金传媒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文科资深教授洪银兴发表了《培育区域创新新动能》的主旨演讲,洪书记演讲中指出要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指出江北新区要放在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的视角去规划和建设。在这样的思路下洪书记提出: 第一,区域竞争力在于产业竞争力,抓产业升级对地区发展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新”就体现在新产业和新经济,江北新区需要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去污染和落后产能。

第二,在去产能去库存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需转向培育新动能,使该“去”的无效产能被新动能替代,从而使经济发展由新动能推动,并把被过剩、无效产能占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新动能中。新动能的核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江北新区中要让先进制造业为引领,发展反映新工业革命的高端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第三,创新驱动培育江北发展新动能,产业升级主要动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和国家强的通道,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的创新,要依托研究型大学获取新产业核心技术。南京科教优势明显,关键是转化为产业优势,能够依托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基础研究原创性颠覆性的产业技术;以大学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其中企业作为创新成果商业利益的获得者,理应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投资主体,并吸引大学和科学家进入创新平台,政府所要做的是对产学研平台起粘合剂作用;实现产业创新,还要融合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注重科技创业的生态系统。科技创业成功的关键是科技企业家,顺畅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渠道,为有技术而缺资金的项目提供风险投资是科技创业成功的另一个关键点,当然,其中“互联网+”对科技创业的技术支持是不可缺少的。 第四,江北新区要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地区创新力。经济的活力来自于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能力,对新事物的宽容度以及相关的支持制度和政府的集成能力,最根本的是企业的活力。促进创新产业的区域集聚要注意到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在空间上可以分开,江北新区的产业化空间十分大。区域创新中心还需要现代城市功能,增加城市要素供给。城市越是开放,越是国际化,现代化程度越高。

紫金传媒智库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建军

紫金传媒智库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代表课题组发布了《2017南京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报告》,并对指数进行了详细解读。从首次发布的创新活力指数看,江北新区致力于优质创新资源的集聚以及创新资源潜力的释放,创新产业组织与创新成效显著,2016年综合创新活力指数达到109.79,较2012年增长25.92个百分点,累计增长31.91%,较2015年增长9.79%,创新活力指数被明显激活,体现出创新活力转化为发展动能的良好态势。

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的四个一级指标包括创新资源潜力、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创新产业组织和创新驱动成效。从四个一级指标来看,创新资源集聚作为创新活力的驱动因素,其增长最为显著,2016年江北新区创新资源集聚指数达到111.39,比2015年增长11.39%,增速最快;创新驱动成效指数和创新资源潜力指数累计增长显著,累计增幅分别达到49.91%和40.06%,说明过去五年江北新区的创新驱动成效以及创新驱动潜力集聚效果最为明显;创新产业组织指数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相对增速较缓,比2015年增长6.24%。

创新资源潜力指数主要考察创新人才、经济活力和科技资源等创新的基础性资源,是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的支撑要素。江北新区创新资源潜力指数由78.00增长到109.25,累计增长31.25,增幅达40.06%。从数据结果显示,江北新区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经济活力与增长极效应初显。另外,江北新区加快了领军人才和优质创新人才的集聚,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优质企业和人才聚集,总的创新主体潜力指数已由2012年的79.14增长到2016年的112.50,相比2015年有12.5%的大幅跃升。

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主要考察域内流动性资源的集聚,主要包括人口集聚、资金集聚和技术集聚。2012-2016年,江北新区创新资源集聚能力指数由90.85增加到110.77,在新区成立之后呈现出强劲的加速增长态势。从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三个维度看,“乐居江北”的人口集聚态势加速呈现。诸多政策红利正在促成江北新区人口加速集聚的态势。江北新区多方位资金集聚能力加快推进,包括政府投资、金融机构投资、社会投资、企业投资和外资利用。江北新区技术集聚能力也显著增强。从专利申请量看,江北新区的专利申请量占南京市比例从2011年的10.65%增加到2016年的15.20%,技术资源的区域集中度显著增强;尤其是近两年,受益于新区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专利申请占比显著提升。

江北新区创新产业组织指数由2012年的92.36增长到2016年的106.24,累计增加13.88个百分比,累计增长15.03%,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在江北新区产业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平稳增长。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凸现,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环境保护、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能源、高效节能等六大产业占据绝对份额。目前,江北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创新驱动成效主要考察域内的创新产出,主要包括直接的创新活动产出和间接的创新产出。2012-2016年,江北新区(或辖区内“两区两园”)围绕创新资源集聚和创新驱动发展,在制度创新、过程优化、资源聚集和平台建设上的成绩有目共睹,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指数从2012年的73.25增长到2016年的109.80,累计增加36.5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10.71%,表现出典型的创新成效先行、创新驱动先行的区域发展特色。

最后,从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的创新资源潜力、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创新产业组织、创新驱动成效等四个维度综合研判,报告对江北新区的创新发展趋势作出进一步展望。第一,江北新区应构建更加完备的创新生态与创新孵化体系。对于江北新区来说,作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需要在政策和实践层面突出“先行意识”,围绕创新全产业链构建从创新源、创新服务平台到创新产业孵化、创新产业培育壮大的创新发展体系;第二,江北新区进一步释放创新资源潜力。国家级新区的创新发展之路也将更加深入地嵌入到全球背景当中,与更宏大的环境依存与融合。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条件下,需要突破固有的思维限制和藩篱,充分借助南京市、东部地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优势资源,融入开放创新环境,融入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影响力,从而真正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新高地,成为不同区域产业协同与协作的枢纽;第三,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平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抓手,凝练和落地核心产业方向。对于江北新区来说,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瞄准和跟踪新一代科技革命前沿,精准招商,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及配套产业体系,利用新技术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第四,以创新创业名城为抓手,注重区域内创新创业文化的养成,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创新氛围,通过政策调节、定向引进、强化培育,培育和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活动,设置丰富的创新项目,提供充裕的创新场所和空间,形成潜移默化的地区创新文化;最后,未来新区将更加重视创新产出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与人才资源的吸纳。对于江北新区来说,未来除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还应重视文化和思想创新,除了打造产业高地、商贸交流高地,还应打造思想高地和文化交流高地,让优秀的文化基因注入到江北新区的各类创新产出中。

《2017南京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报告》发布结束后,各位媒体也争相提问,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科技创新局局长方靖,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闵学勤,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裴雷博士,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颜嘉麒博士回答了记者提问。

特别鸣谢: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江苏广播电台、江苏城市频道、南京日报、扬子晚报、南京电视台、南京广播电台、现代快报、南京晨报、香港商报、金陵晚报、大众证券报、中国江苏网、交汇点、南报网、和讯财经、澎湃网、新浪网、凤凰网、龙虎网等媒体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