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精粹 | 陈昌凤:新科技时代传播体系的变革

陈昌凤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系陈昌凤教授在由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举办的“构建中国特色传播体系:东中西部的对话”第二届紫金传媒论坛暨第五届传媒产业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实录。 因为今天在座很多是业界的年轻才俊,之前的题目就稍微有点抽象,太学界了。我把题目简化了一下,就是新科技时代传播体系的变革。我大概从三方面展开:第一,新科技传播;第二,传播属性的变革;第三,传播体系的新路径。这些也是我们目前所要考虑的。 首先,关于新科技传播的话题,我今天的汇报会从技术的角度来做一个简要的提领。过去我们说新世纪以来往后的100年,有三大技术对我们人类有特别重大的影响,就是数据化、智能化、移动化。现在移动化已经无所不在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数据化、智能化就成为传播的重要背景。在此背景下,媒介化社会催生了更深层的媒介、人、信息间的关系。 首先,关于数据化,数据化已经在我们所有的传播里无所不在、无所不用。一个基本的思潮从图灵就开始了,它的基本理念就是把一切生命的过程、一切信息的过程,都当成信息处理的过程,而这种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数据化转换的过程。所以,在这种思维下,算法主义、数据主义大行其道。我们的思维、人类的直觉也被当作人类在很长时间中与自然界、社会互动养成的一种算法,就变成一切都在算法化。 由此,传播随着数据主义的脚步开始进行各方面的变革,数据主义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哲学。这个新哲学的英文词汇dataism(data后面加了一个后缀)直到2003年才提出来,但最近的30年,数据主义实际上在整个产业界、学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它有三大思潮。第一,无条件相信数据,把数据当成现在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工业革命时代最核心的是石油,智能时代最核心的就是数据。所以,它的生产资料数据,也被当成是这个时代的货币和黄金。第二,相信算法支配世界。有很多作品讨论过人类的直觉实际上是不可靠的,比如人类做了很多决策,从跟谁结婚,到是否买房,到选择职业,很多事情是通过直觉进行的。心理学、生理学、神经科学做过很多研究,包括近几年经济学领域得诺贝尔奖的,是从心理学思维错觉角度展开的研究。所以,算法大行其道,已经有点过于依赖算法了,变成了算法主义支配世界,算法能够帮我们进行一切。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沟”,因为数据本身的科学性,历史的问题,还有算法模型的问题都会带来很多问题。第三,信息自由。数据主义认为,人类应该让所有信息自由地流通,归入到信息流里,这样算法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即使是反常规的价值观,都应该归到这里,人类不应该阻挡它。数据主义把信息自由当成比人类还重要的自由,这种数据主义,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批判的地方。 在数据主义思潮带来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算法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一个例子,去年欧洲广播电视联盟在他们技术和创新奖里,给瑞典国家广播电台的一个项目颁发了奖项,这个项目叫“新闻算法”。它是来展示新闻算法怎么让现在的传统大众媒体变得更加个性化服务的,这是用新闻算法做的。这个新闻算法分三大维度,第一个是新闻价值的判断,而新闻价值的判断又分了四个维度,存活时间的三个维度,和媒体价值观——是否符合媒体应守住的价值观。由这三大维度来测试,确定新闻的生产和推荐,最终给用户带来了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这个已经在欧洲成典范了,去年欧洲广电给了它大奖后,BBC立即做了丘比特项目,也是做这个,而且做得颗粒度更细,做得比它还要详细。 此外,数据带来的影响还有改变我们的认知,或者它能把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抽象化出来。举一个例子,福克斯新闻台是一个很“特朗普主义”的新闻台,而这个台收益率最高的一个节目,是一个除了周末之外每天一小时的秀。这个秀从2016年开始拍,从2016年以来总共做了1150档节目。这个节目不断地强化阶级冲突,有800档节目里都提到了阶级。这个节目后来还用一些方式来强调美国没有种族主义,没有白人歧视有色人种,如果有的话,是白人受歧视。节目共请了7000多个嘉宾,其中只有1000个嘉宾反对他的观点。传统上,西方是讲平衡的,就是左一半,右一半,支持我的一半,反对我的一半。在2016-2018年,确实是按照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做的,但是从2019-2020年就只有很少的嘉宾持反对意见,2021年只有4个嘉宾不同意他的观点,其他的嘉宾都同意他的观点。 可以看出这个节目倾向性已经非常明确,完全没有恪守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包括节目中,主持自白的时间越来越长,后来的节目有一半时间都在自白,原来是新闻讨论和嘉宾发言。用上述的数据,确实就能阐释出这一问题。这种新闻专业性的变化,通过数据可以直观展现出来,而这个是肉眼感觉不到,或短期内感受不到的东西。 智能化的另一个方向是虚拟化的传播、元宇宙的传播。元宇宙时代现在还没有来,扎克伯格说大概要5-10年,投资界说10-15年。上周,上海刚刚出台了布局元宇宙产业通道的方案。在此前,中国已经有16个省份出台了关于元宇宙产业的发展规划,而且多个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了元宇宙产业。在这个产业化布局里,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元宇宙是一个媒介,而是把它当成产业的新形态。但实际上,元宇宙是我们的一个新媒介,也就是说,未来做媒介的人所至身的整个社会,都是媒介化的,这就是媒介化社会的兴起。 元宇宙在各个领域展开,BBC多次用元宇宙的方式来做纪录片,按道理说纪录片就是真实记录,但是BBC用了元宇宙,用了虚拟方式来做。《纽约时报》做的元宇宙,就是让使用者仿佛置身在选举的场景中。类似这样的元宇宙实践,越来越逼真,逼真到不再是卡通式的,跟真人很难区分。甚至有调研显示,虚拟化的人像可信度超过了真人。 媒介化社会通过虚拟方式展现在所有的领域,而媒介化的若干次浪潮到现在就是数据化。数据化会带来深层的影响,最后会带来深度媒介化,比如元宇宙就是深度媒介化的结果。最终,深度媒介化会趋向元宇宙。 传播属性的变革,是迫在眉睫,需要被关注的。过去我们强调公共传播和大众传播,现在传播明显地在半私人化,公共的属性在下降。大众传播正在转向大众自传播,过去是向大众传播,现在是大众自己去传播,这是传播属性的很大变革,这种变革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最近几天,我们学院在组织IAMCR年会,我作为IAMCR北京组委会的主席。我们请了卡斯特给我们做了演讲,他再次强调了大众自传播在传播媒格局里的变化和影响,可以说大众自传播已经由网络社会转向平台社会。放开眼光来看,这种体系的构建一定要考虑技术的因素。这种技术因素从公转向半私或者私,从这种平台化的建构中可以看到,平台最终会带来整个传播属性的变革。 一句话,建构传播体系的新路径,我们要改变我们的视角。这种视角应该从传统视角转向行动者视角。这种行动者视角是强调关系的。因此,大众传播将转向传播主体多元化的时代。传统的时候是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人内传播,到现在行动者视角要强调很多人际传播、人机传播、代理传播,这些应该是我们要关注的对象。而在代理传播里,现有的大众媒介在其中,另一个是算法代理作为传播的一个未来主体,是非常重要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