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精粹 | 尹韵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尹韵公

本文系尹韵公教授在由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举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高端论坛”的发言实录。 我们要看到,虽然现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很火,但在21世纪初期时,真可以说是起步于环境艰难之际。当时为什么要强调马新观,为什么要强调部校共建,为什么要把马新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级学科等等,都是由于当时的环境所造成的。

就我们这个学科来讲,当时全世界都在淡化马克思主义,包括新闻传播学。大家也很清楚,当时讲传播学的很多,不是说传播学不好,也不是说传播学不对。但传播学整个压倒了新闻学,这个实际上对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国家来说,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那时候,我们开始倡导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同时搞部校共建,也是为了强化马新观教育。强调马新观教育,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当时业界反馈回来的意见就是,我们高校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越来越不适应业界的需求。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了学生理论知识,到了业界,业界的人觉得必须对学生进行再教育,否则他们就适应不了。这就使得业界和学界同时反思,为什么我们教出来的学生一定要再教育,为什么学界教出来的学生不适应现实需求。

所以,这个问题的根本是理论与实际脱节。

怎么样让理论联系实际,怎么样让学生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怎么样让学生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这些问题使得马新观的教育越来越突出。

在那个时候,我感觉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几乎成了稀缺资源。后来强调马新观教育的时候,好多高校都要求,首位的人才需求就是要教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当然现在来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意识形态,特别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在这个大前提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级学科,专门做了一个独立的门类,这就让所有高校动起来了,都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这个大前提下,高校肯定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

这个大前提实际上扭转了我们学科的不足。但是否在根本上解决了问题,那也不好说,马新观还没有渗透到应该渗透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当然,考虑到起步的艰难,现在的环境、希望都是很好的,前景也很好。所以我觉得,在今天这个环境下,马新观教育从好的方面来说,确实是受到了重视。现在所有的新闻学院都非常重视马新观的教育,在十八大以前,有一些高校别说马新观教育,连新闻学都不教。

在现在好的氛围、前提和条件下,我们也要看到问题。这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我想从三个方面讲:

第一个问题,要在研究上进一步深入马新观。

去年建党百年,出现了一批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好文章,结合中国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毛泽东思想、建党百年新闻史等等。但我们也扪心自查一下,不少文章还是在低水平的重复,从文件到文件,从文献到文献。并且,有些文件的重复率比较高,在这个学者文章出现过,在那个学者文章里也出现过。所以,如果以一个领域外的学者视角看待,会提出问题,你们这些学者研究的文件重复率怎么会那么高,你们就这些东西吗?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

我认为,我们应该更深入对党史、军史、党内斗争史展开研究。这样才可能,让学生、让外界的同行们看到我们的新闻理论、新闻史的丰富性、艰难性和曲折性,这样才可能更加有利于传播。

第二个问题,在深化中展开这个逻辑。去年研究马新观的文章中,许多人提到了党性问题。我记得党在成立以后就提出了党性,之后什么时候又提到党性?在延安总部的时候提出了党性,在50年代提出了党性,在文革当中提出了党性,改革开放又提出了党性。我们党是一贯强调党性原则。

当时的党性问题,实际上是强调对党性的重视。之后每一次提出党性原则的时候,都是有丰富的新内涵的。党性最早被提出的时候,那个时候党性原则,还有党的组织纪律的严密性,远远不如现在。那个时候好多人是说退就退,说吵就吵,吵架和拍桌子都很厉害,一言不合就退党,就组织第三党。当时党的纪律性、组织性不能和今天相比,所以最初强调党性,和在延安总部强调党性的背景、内涵不一样,以后的背景、内涵都不一样。

如果研究只是简单说什么时候提到了党性原则,而没有在深化中开展新闻逻辑的话,这样恐怕也不够的。比如说,有一些人研究《新青年》,说《新青年》当时影响很大,因为我们党后来接管了《新青年》。实际上,我把《新青年》翻个两遍的,新青年在20世纪有过历史穿透力是最强的时候,在我们国家所有报刊中。但是,在《新青年》刚成立的时候,影响真的很小,就发行了2000份。陈独秀当时为了扩大发行量还自编自导好多读者来信,这些都是历史事实。所以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上,一定要还原当时的历史现场去评价。当然,《新青年》后来兴起时威力确实巨大,这个也是事实,但不能说成是一贯的。有些东西刚开始都是影响很少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有两个人能读懂。有时候,一个科学的真理、伟大的真理,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沉淀,人们才能越来越认识它的伟大和真理性的力量,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的。

所以,对我们党的历史和评价也要注意。

第三个大问题,就是要在教学上力求生动活泼。这是研究马新观教育面临的问题,有些老师把马新观教育当成思政课讲了,或者类似于思政课去讲了。我觉得还是要结合理论、结合学科去讲,而且一定要生动活泼,要让学生乐意听,愿意听。并且,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进行教学,不能一直讲马克思提出什么什么理论,又讲了什么什么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很好,这个也没有问题,但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重点来讲,否则学生真的不爱听。

最后我有几点建议。首先是我们的教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员还需要进一步补充。我知道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一些优惠政策,我们是不是能够也要有优惠政策,保证马新观的队伍和人员、质量持续扩大质量才会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我们在学术上,还是要深入、深化、深刻。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马克思写了《共产党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后来列宁觉得不够,列宁又加了一句,全世界被压迫和被剥削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列宁提出了“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给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个出路,因为中国无产阶级很少。

但是我们要知道,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7个版本的序言都是恩格斯来写的。为什么马克思不写,要让恩格斯来写,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马克思是犹太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欧洲传播,马克思主义受到一定的阻碍,跟马克思是犹太人有很大的关系。就像另外一个德国犹太人弗洛伊德,创办了精神分析学,后来他知道自己当会长不太合适,就让一个好学生来当会长。这个逻辑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把有些东西讲清楚。比如毛选的五篇评论,实际上里面有很多很生动的外交故事。我们在讲马新观的时候,一定要是生动活泼,要注意还原历史真相给学生听,这样我们才可能使马新观的研究和教学可持续发展。

最后一点,马新观的研究和教学,要结合社交媒体,要把智能媒体时代的新特点来结合融进去。如果不把这个融进去的话,我们同样不能形成平衡,马新观是一套,社交媒体又是另外一套。如果这样的话,我觉得马新观教育也仍然不可能持续壮大,这个原因就不展开了,就简单说到这里。谢谢。